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长辈版
  • 登录 / 注册
  • 集约化站群导航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财政数据
  • 专题专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登录 / 注册
  • 集约化站群导航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暖心模式 退出长辈版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统一标识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财政数据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财政要闻

内蒙古农牧、财政齐抓共管 多措并举推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来源: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4-10-16 09:0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紧密协作,创新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服务,通过采取锚定“一个目标”、当好“两个角色”、建立“三个制度”、实现“四个突破”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有效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和中央财政资金支付工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锚定“一个目标”,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有效扩大农村牧区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确保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整体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把项目资金支付工作作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日常调度、季度通报、贯通平台监督、实地督促指导、资金动态调整”等措施,在3个月内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付率整体提升近8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二、当好“两个角色”,充分发挥省级农财主管部门作用

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作为产业集群建设省级管理部门,既要充分发挥“督察员”作用,也要履行好“服务员”职责。一方面,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项目管理要求,建章立制,深入重点地区,压实地方建设主体责任,现场指导相关部门对照项目实施要求,逐项进行梳理分析,明确工作目标,保证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聚焦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对已获批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地区和项目,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的10%予以奖补,奖补资金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的思路,用在发展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关键点、紧要处,激发各地参与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举办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班,召开答疑解惑座谈会,帮助各地理清建设思路,找准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集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规范有序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

三、建立“三个制度”,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建设规范开展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高质量完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完善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监测评价制度》,拟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支撑等8个类别设定40项绩效监测评价指标;科学建立项目5大高效管理体系(即:项目申报主体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程序管理、项目验收流程管理、项目监督和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制定27条具体管理措施,确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四、实现“四个突破”,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成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重点在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增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已创建的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已达3488.12亿元,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369个,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89.2亿元,多数产业集群已形成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集约化、农畜产品绿色化、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政策要求,提前谋划“十五五”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内容,建立完善项目申报储备机制,为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好基础支撑。

附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 呼和浩特市政府
  •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 青橙融媒
党政机关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街18号
  • 蒙ICP备19002189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79号  电话:0471-6299777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16(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 移动端 移动端
  • 暖心模式 暖心模式 暖心模式
返回顶部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长辈版 退出长辈版 暖心模式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财政数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财政要闻

内蒙古农牧、财政齐抓共管 多措并举推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0-16 09:09

来源: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紧密协作,创新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服务,通过采取锚定“一个目标”、当好“两个角色”、建立“三个制度”、实现“四个突破”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有效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和中央财政资金支付工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锚定“一个目标”,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有效扩大农村牧区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确保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整体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把项目资金支付工作作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日常调度、季度通报、贯通平台监督、实地督促指导、资金动态调整”等措施,在3个月内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付率整体提升近8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二、当好“两个角色”,充分发挥省级农财主管部门作用

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作为产业集群建设省级管理部门,既要充分发挥“督察员”作用,也要履行好“服务员”职责。一方面,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项目管理要求,建章立制,深入重点地区,压实地方建设主体责任,现场指导相关部门对照项目实施要求,逐项进行梳理分析,明确工作目标,保证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聚焦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对已获批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地区和项目,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的10%予以奖补,奖补资金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的思路,用在发展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关键点、紧要处,激发各地参与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举办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班,召开答疑解惑座谈会,帮助各地理清建设思路,找准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集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规范有序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

三、建立“三个制度”,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建设规范开展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高质量完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完善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监测评价制度》,拟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支撑等8个类别设定40项绩效监测评价指标;科学建立项目5大高效管理体系(即:项目申报主体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程序管理、项目验收流程管理、项目监督和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制定27条具体管理措施,确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四、实现“四个突破”,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成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重点在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增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已创建的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已达3488.12亿元,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369个,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89.2亿元,多数产业集群已形成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集约化、农畜产品绿色化、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政策要求,提前谋划“十五五”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内容,建立完善项目申报储备机制,为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好基础支撑。

附件:
电脑版 移动版 暖心模式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16

15010502000979

蒙ICP备19002189号

电话:0471-6299777